跳转到主要内容
构建生态系统架构

构建生态系统架构

2022年3月19日 95次秝妤

回顾过去,我们可以看到在对象和面向对象设计正式化之前,广泛兴趣的上升。当时,许多专业人士都在沿着类似的思路思考,也不乏有一两个人以其他名称应用他们的想法,但归根结底,当关键概念以可接受的方式总结和标记时,单一的清晰度和勇气将带来最终突破。企业架构也是如此。当该学科有其名称时,其核心思想已经在传播,但直到该名称的规模化使用之后,实践才得以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在许多方面,命名是突破,而不是思想或实质内容的任何重大变化。

      

事后看来,很明显,这种命名事件与解决问题方法的变化无关,但与驱动它们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其复杂性有关。两者都伴随总体技术进步而产生。随着我们越来越精通工具或技术,我们通常会学习如何用它构建更大更好的东西。无论是桥梁、摩天大楼还是IT解决方案,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被广泛接受。真正重要的是,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变化,用于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技术在种类上也不断发展。因此,当需求发生阶跃变化时,通常伴随着在实践中的等效提前,然后在识别方面进行一些名称更改。例如,IT架构师谈论“组件”,而企业架构师谈论“系统”。两者在架构实践方面都是可比的,但在它们所涉及的规模和抽象水平方面有所不同。通过这种方式,IT架构专注于系统层面的解决方案,而企业架构完全是关于系统的系统。

 

有趣的是,企业架构规模和复杂性的增加本身就是网络技术进步的结果,因为互联网和万维网等平台推动了进步。随着社交媒体等运动对商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趋势仍在继续。以至于今天“企业”的传统定义正在受到挑战,因为企业利用组织外部的资源来提高其能力。这正在推动对超越传统企业网络并扩展到更广泛的数字以太的解决方案的需求。因此,我们看到面对IT架构的下一步发生了变化,该行业再次迎来了前沿实践。我们甚至已经为它起了一个名字。当网络超出任何单体或系统的影响时,我们通常称它们为“生态系统”。剩下的一切将交给时间:生态系统架构的时代即将到来。

 

一段时间以来,企业架构师一直熟悉生态系统的概念,迫切需要描述致力于共同目标的系统网络。这不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然而,还有待讨论的是,我们如何在这个新时代建立信誉?过去的教训指出了一些可能的答案,常识提醒人们,经过尝试和测试的方法在修改以接受变化时往往具有价值。然而,这次围绕所涉及的变化至少带来了一个显著的差异。以前,建造更大更好的东西通常涉及更多的成本、时间和精力,但信息技术的进步产生了相反的效果。今天,用户期望他们的IT交付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作为回应,专业实践已经发展到越来越敏捷和更具成本效益。因此,鉴于前几代解决问题的技术不太依赖于对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反应,也许跳转到生态系统架构比乍一看更具挑战?

因此,人们认为,一个轻量级的实用架构最佳实践框架将适合目的。其核心是,它提供了一套出乎意料的典雅原则,允许多种交付风格混合和匹配,而不会发生冲突:

 

1.覆盖范围

确保在所有设计和交付活动中充分覆盖和理解连接部件组合。深度不如广度重要,但所有部分(网络、系统、组件等)都必须在任何更广泛的架构中进行识别和充分定位。

2.技能与领导力

确保有足够的技能水平来满足所有确定的需求。这适用于所有已知的上下文和抽象级别,并应在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保护技术方向。覆盖范围应处于重要部分级别(每个合理的部分,其整个生命周期都值得拥有一个有能力的技术所有者)。

3.语义

创建一个方案,在不同的抽象级别命名部分,并坚持下去。既定惯例,如“network:arbitraryName”、“system: arbitraryName”、“component: arbitraryName”等,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4.架构决策

确保维护和访问技术选择的准确记录。这是为了确保未来决策的可行性,并帮助建立一套知识来支持未来的实践。

5.操作

确保应用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这应该在需要时提供指导,并支持基本的反馈循环,如决策和知识收集。

6.构建法规和条例

确保架构决策者遵守相关准则、规则和标准。这些必须符合所有适用的限制条件,如外部立法、道德考虑、安全压力等。

 

为了了解这些原则未来可能提供的价值,也许值得最终停下来考虑生态系统层面的IT架构的实际情况[1]。以下列表来自IBM最近的一些工作,并非详尽无遗。尽管如此,希望为未来抛砖引玉:

 

1.功能

参与部分必须能够做一些有助于生态系统全部或部分的事情;

2.沟通

参与部分必须能够在其直接上下文(生态系统、子网络、系统等)或外部(系统、更广泛的网络、完整生态系统、环境等)与其他部分沟通和协调资源。部件必须具有放大和衰减能力以适应;

3.控制

必须能够控制参与部件组(结构)以共同或共同商定的方式沟通和消耗资源的方式;

4.意识

生态系统必须支持参与部分和更高群体级别的编排和观察。这包括对其环境的隐性认识,因为这既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本身的单位,也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本身的群体参与者;

5.监管

生态系统必须支持群体层面的制约因素,以指导其制定政策和方向;

6.适应性

参与部分和更高级别的群体必须能够适应生态系统及其环境中的差异;

7.支持和影响力

参与元素必须能够使用其他参与元素、团体和/或环境本身提供的资源;

8.自组织

结构必须允许所有尺度和抽象的自相似性(递归/分形)。

 

作者

Philip Tetlow,新兴技术副总裁(IBM技术学院领导团队),南安普敦大学网络科学兼职教授
Paul Homan,IBM杰出工程师,The Open Group架构论坛联席主席,IBM技术学院领导团队成员

 

引用作品

[1] IBM Academy of Technology Ecosystems Initiative Team, "Ecosystems Initiative – Sprint 1 (Summary Report),”IBM Internal, London, 2018。

 
 
 

商务合作

 

The Open Group准备了多元化的合作方式,若您有商务合作意向。

请联系:apac@opengroup.org,获取更多信息。

 

更多官方数字化转型发布物等您遇见!进店查看!